top of page

2019.10.5 信報人物專訪:製作人幕後發功 藉戲劇感染大眾 - 張珮華 Joyce


【5/10/2019 信報人物專訪:製作人幕後發功 藉戲劇感染大眾 - 張珮華 Joyce】

//⋯⋯在1993年,我加入愛美高持有的中華娛樂(港交所除牌時0206.HK),參與《現代豪俠傳》、《東方三俠》、《7金剛》等電影的行政工作,旗下藝人粒粒皆星,可惜好景不常,未幾大老闆發展其他事業,對電影無心戀戰,適逢香港金像獎打算「發大來搞」,1993年12月註冊成為「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有限公司」,招聘執行總幹事,我有幸獲選,入職後首要任務提高獎項公信力,初時收過不少名導演質疑,說評審準則欠公平,每次我都長篇大論千字文解釋,游說對方入會做選民,因為有多些業界參與,獎項才有代表性。

經過7年深耕細作,金像獎漸被廣泛接受為華語電影一大重要指標。2000年,我跟隨多年的主席吳思遠退任,當時自己三十出頭,覺得已完成事業生涯一個里程碑,是時候接受新挑戰,於是辭職。

此後做過不少文化藝術崗位,2005年重返母校演藝進修導演學士,有個研究項目是分析清末民初政治環境如何影響相聲發展,結果讀出癮來,其後再到中文大學,研修歷史系比較及公眾史文學碩士,學而後知不足,愈讀愈理解到戲劇與政治根本分不開,像梅蘭芳(已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)的京劇外交,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。

近年我主要擔任獨立製作人,也曾出現小插曲:話說2011年碩士畢業,為對年事已高的父母有個交代,嘗試投身金融界,在銀行當企業傳訊部經理,做了幾個月卻一直病個不停,父母看在眼裏,知道勉強無幸福,支持我重操故業。

人生如戲,匆匆幾十個寒暑轉眼就過,當初若非選擇這條我認為對的路,很可能營營役役,庸碌一生;所以這些年來,我積極參與演藝校友會活動回饋業界。香港演藝界表面似風光,然而路不易行,眼見很多新人都對前景感迷茫,我想利用自身經驗,鼓勵和引領他們:戲劇是真善美信念,並非想改變世界,只要有少許感染到大眾,已經很好⋯⋯//

27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13/9/2019 星島日報港聞 【4位藝術工作者遞表參與藝發局選舉】

4位本港藝術工作者,包括陳詠燊、張珮華、閻韻、胡俊謙,昨日正式遞交2019年藝發局選舉候選人申請表。 他們組成「Arts 4 More」連結參選,除了希望在各自的藝術專業上為界別爭取更多權益,亦議定了共同政綱,目標為本地藝術界開拓更多資源,讓藝術工作者不論在觀眾群、業界權益以至藝團營運生態,都得以拓展更遼闊的領域。 「Arts 4 More」的4位藝術工作者來自不同藝術範疇,陳詠燊現職演藝學院講師

bottom of page